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5-16 19:30:49 下载试卷 标签:语文A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
师:课题是《将相和》,也就说明他们有不和,为什么不和呢?课文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出示课件,生思考)
生:廉颇很不服气……
(出示课件)同学们,廉颇很不服气呀,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去了。蔺相如真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蔺相如的这一张嘴究竟有多少过人之处呢?现在,就让我们先走进“完璧归赵”的故事,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二、完璧归赵
1、读“第一次说”
师:谁先来做蔺相如,把他第一次说的话读出来?(出示课件)
生读: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这段话涉及到一件宝贝--和氏璧,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件宝贝的特点?
生:无价之宝、价值连诚……
师:所以,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大家想想,当时七国混战,攻城夺地的,十五座城池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也不错啊。现在,我就是赵王了,我觉得那就换吧!在座的诸位大臣认为这个主意好不好?
生:(自由回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点评)
师:现在,我们知道此时赵国形势危急啊,左右为难,当务之急,谁敢担此重任?
生:蔺相如
师:好,你们现在就是蔺相如,你们对赵国的君臣许诺。生读:“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师:同学们读得真棒,我看到了你们无畏的勇气、决心和自信,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