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学习习惯 > 正文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与常见问题对策(5)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7-04 11:12:02

智能内容


  (3)严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与家长之间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家里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庭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3.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学校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催化剂,社会是检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场所。在习惯的养成中,特别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教师对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要提出要求:①明确要求,严格实施。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要交待得详细明确,操作性强,让孩子清楚明确,决不能含糊,使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一旦提出,就应该严格施行,毫不退让,决不轻易改变,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为止。②持之以恒,不怕反复。据专家研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6个月,有的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对每个习惯的饿培养,家长都应该坚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家长应不怕反复,持之以恒。③防微杜渐,及时矫正。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家长既要把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又要使孩子救失长善。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中通过点滴的小事而形成的。2-12岁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朽木不可雕也”“养其习于童蒙”等古训,也正是这个道理。

  “好习惯可以终身让人享用它的利息,坏习惯让人一生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让我们共同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