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正确看到孩子人生独立期的叛逆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22 21:04:16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十分乖巧的孩子忽然间就变得叛逆起来:孩子的脾气越来越倔强了,经常顶撞家长,家长不想让孩子做的事他们偏要做,甚至对家长不理不睬。这些表现,让家长很不理解,也很烦恼,究竟该如何与孩子进行良性沟通,如何应对这种孩子的叛逆行为呢?
教育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不能把孩子稍不听话就归为叛逆,有些家长可能是小题大做了,有时家长的要求根本不合理,孩子当然不听了。有个家长曾反映,自己让孩子帮忙拿个东西,孩子就大声地说“不”。其实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孩子能说“不”说明这个孩子还是挺有勇气的,如果这就叫叛逆那就错了。
孩子的一生要经历两个叛逆期,首先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这是孩子第一个人生独立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有一种“自己长大了”、“家长不能再支配我了”这样的一种心态,这样自然会产生“反抗”的行为。家长应该把这种行为看做正常现象,如果孩子到了这种独立期没有这种心态反而是不正常的。
第二个叛逆期是在孩子的青春期,这一时期孩子要自由,要摆脱成人的束缚,但处处碰壁;他们要独立,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事,但屡遭反对;他们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但又缺少勇气。所以在现实与心理需求产生极大反差的情况下,孩子会更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
总之,叛逆是孩子在相应的心理时期的一种心理表现,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叛逆行为。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叛逆心理,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
叛逆心理
1、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
由于亲子间缺乏沟通,孩子会觉得家长不理解自己,家长则认为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两代人的差距越来越大,慢慢地孩子变得反叛起来。
2、家长的唠叨是孩子出现逆反情绪的一个主要诱因。
孩子一不听话,家长就唠叨个没完。殊不知,当孩子过多地接受了重复不断的教育内容时,他的大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自然屏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时间一长,孩子觉得听烦了、听腻了,即使他明白家长说得十分有理,也不乐意照着做了。
3、家长的溺爱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有些家长从小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论什么事家长都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大人听自己的是理所当然,家长稍稍提出一些孩子不乐意的要求,就会引来孩子的抵触。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