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时间管理 > 正文

中小学生课外补习时间“领跑全球”说明什么(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3-14 14:57:34

智能内容


  笔者有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资深媒体人,他们都是从山村考进大城市的大学生。平常他们对过早的学前教育、报辅导班,口诛笔伐,可及至孩子上了小学才发现,孩子跟不上进度。现在,孩子时常埋怨他们没有早早送他去辅导班,上课听不懂、考试分太低,这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这就是让人觉得有些无奈的现实,这其实也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面临的处境。当个体面对“教育军备竞争”这个大环境的时候,个人单枪匹马往往显得就像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有点与潮流“作对”的意味,败下阵来也就不足为奇。

  事实上,学生减负的话题几乎年年在说,中央层面出台的政策也不少,可为何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呢?就在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记者有关中小学生减负的问题时就称,从1951年到2017年国家围绕中小学学生的减负出台过几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诗云:“一山放过一山拦”(3月3日《南方都市报》)。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

  近日,在北京发布的一则针对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报告也指出,中国中小学生学习时间过长,课外补习时间“领跑全球”。这份报告显示,加上校外辅导和私人家教,每周校外学习时间达17小时左右,远高于O E C 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的平均值7.8小时(3月2日中国新闻网)。

  无论什么事情,过犹则不及。在18岁之前如此密集补课、超纲教育,压抑了孩子的天性,也可能过早地浇灭一些孩子对世界、对知识葆有的好奇心,让他们的未来发展后劲不足。多少人一考完大学就把课本烧了,多少人大学毕业就不再碰一本书。有时候别埋怨中国人不爱读书,这就像一个人吃撑了,再给他山珍海味也咽不下去。

  现实是,家长与孩子都像是被课外补习所“绑架”了,让学习变成了一件耗钱耗力的苦差事。孩子们之所以这么累,深究下去,这背后有应试教育这个终极指挥棒的作用,更有家长对未来的焦虑,恐惧孩子掉队、恐惧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恐惧孩子的人生之路走不好……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有句名言:“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或许可以解释家长的这种焦虑。这种局面,我们还要继续吗?

  王国庆说,他想利用(两会)这个机会呼吁,别再仅仅是坐而论道。期望此次减负,真的能让孩子们别再那么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