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4-22 14:12:49 下载试卷 标签: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一定,奶牛的头数和产奶总量。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二、导入新课
利用反义词来导入今天研究的课题。今天研究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
三、进行新课
情境(一)
认识加法表中和是12的直线及乘法表中积是12的曲线。
情境(二)
让学生把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表填完整,当速度发生变化时,时间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独立观察,思考
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情境(三)
把杯数和每杯果汁量的表填完整,当杯数发生变化时,每杯果汁量怎样变化?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化关系
写出关系式:每杯果汁量×杯数=果汗总量(一定)
5、以上两个情境中有什么共同点?
反比例意义
引导小结:
活动四:想一想
P26页第1、2、3题
关系式:X×Y=K(一定)
课后反思:
学生自由回答,相互补充。
学生观察,弄清题意。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加法表中和是12,一个加数随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乘法表中积是12,一个乘数随另一个乘数的变化而变化。
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一定)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化关系乘积(路程)一定。
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变
都有两种相关联通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观察与探究 教时 二 5 (14)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2、渗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学 习
重 点 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
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二、新课
呈现情境
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略
1、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关系式: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4、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三、小结:
学生回答并补充。
观察表格,根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总结后板书。
板书设计
观察与探究
长×宽=长方形面积(一定) 教学反思
课题 图形的放缩 教时 二 6 (15)
学 习
目 标 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实际意义。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学 习
重 点 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呈现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这三名学生是如何画的。
1、笑笑:图中的长与实际的长的比量多少?图中的宽与实际的宽的比是多少?
笑笑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2、淘气: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淘气也是按相同的比来画。
小 结3、他们都是按相同的比来画,所以都画得像。
4、为什么同样大小的贺卡,却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而且有的像,有的不像呢?
5、将较大的长方形画成较小的长方形,首先可能量出原来的长和宽缩+相同的倍数,才能画得像。
画一画探究活动
P28 引导学生把原来的长和宽按3:2扩大。
讨论谁画得像呢?
指名回答问题,学生补充。
说明原因。
小组交流后,独立操作,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缩
教学反思
课题 比例尺 教时 二 7 (16)
学 习
目 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 习
重 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呈现情境图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 5、指导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思 考、讨 论
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完成P30页第5题。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试一试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比例尺=--------------
实际距离
教学反思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