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试题库 > 期中试题 > 期中语文 > 六年级语文期中上册 > 正文
2019-04-19 19:39:12
三 阅读理解。(36分)
(一)(6分)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 修辞手法。(1分)
2、“恍然大悟”的意思是: (1分)
3、你如何理解“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分)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1分)
(二)狼毒草的启示(14分)
狼毒草,是一种生长在草原上的毒性很大的野草,羊吃了之后轻者大病一场,影响成长,重者不治而亡。所以,牧民对狼毒草恨之入骨,想尽办法要除尽它们。
可是,在偌大的一个草场里,即使集中人力进行搜索拔除,也只能是收效甚微,缓不济急。于是,人们寄希望于除草剂。但是狼毒草在草原上呈星点分布,广喷漫施除草剂,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那么如何除掉狼毒草这一害呢?
开始,科学家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一个妥当的解决办法,而放弃终归
不是办法。渐渐地,通过研究,科学家对这种剧毒草有了更进一步的发现——狼毒草的蛋白质含量奇高。如此富含蛋白质的草正是牧羊再理想不过的食草。
科学家找到了解决难题的钥匙,不一定非要灭除狼毒草而是可以加以利用。本着这一思路,科学家很快研制成功了一种药剂,注射到羊身上,可使羊吃到狼毒草后自行脱毒,不再中毒,同时又保留了狼毒草高蛋白的营养价值,起到快速育肥牧羊的作用。就这样,一道科学难题被攻破了,狼毒草从此给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细想起来,这个难题的解决是如此奇妙。其解决之道,在于科学家并没有一味地采取消除不利这一定式思维,而是开阔思路,掉头转弯,运用了与减法思维相对的加法思维加以解决。
其实任何事物都是有利必有其弊的,我们不能因其弊而否定其利,进而否定整个事物。避其弊而扬其利才是我们正确对待事物的态度。为人也好,做事也好,处世也罢,多运用这种加法思维,定会取得利人利己的双赢局面。
1 “可是,在偌大的一个草场里,即使集中人力进行搜索拔除,也只能是收效甚微,缓不济急。”这句话中的“缓”指的是 ,“急”指的是 。“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1.过河,渡;2.救,救济;3.帮助,补益。“济”在“缓不济急”中的意思是: ,这个词在这句话里的意思是: 。(4分)
2.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3.牧民想消灭狼毒草是因为 ,人们想利用 、 等办法都不太理想,最后科学家这样解决了问题:
。(4分)
4.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道理是( )(3分)
A.看待事物不要仅仅看到它不好的一面,还要看到它有益的一面,想办法利用它好的一面为人类造福。
B.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不懈地追求,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人类造福。
C.任何一种有毒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让它变成无毒的东西,只是看我们能不能找到这种方法。
(三)风雨车上(16分)
深秋的北方,寒气逼人,偏偏天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上班族”们纷纷诅咒鬼天气。公共汽车满载着乘客,像蜗( )牛似的在风雨里艰难地爬行。
车上,他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三排的座位上,一身整齐的军装与屁股下的座位极不相( )称。但他似( )乎并未顾及自己是军人,就那样脸朝着车内,背靠着车厢板,稳稳地坐着,就连站在自己面前的老人他都装着视而不见。
人们开始议论:“现在这些当兵的,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还学雷锋呢?”他的脸红了红,但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他准备下车了,刚巧从车门上又来了一位军人,他马上欠身叫住了他:“同志,请到这里坐!”人们有些愤怒了。但就在他说完话的一瞬( )间,一股寒风涌进了车厢,人们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再看他坐过的地方,一个脸盆大的窟窿出现在他背靠的位置,他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后面的那个军人立刻心领神会,用和他同样的姿势又端坐在那里。
车继续向前缓缓地爬行……
1、“上班族”的意思是 (1分)
2、在文中“( )”里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2分)
3、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句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式再写一句话。(3分)
4、请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人们的心情变化。(3分)
( )→( )→( )
5、怎样理解“一身整齐的军装与屁股下的座位极不相称”?(2分)
6、怎样理解“他的脸红了红,但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2分)
7、文章结尾写道“车继续向前缓缓地爬行”,此时,车厢内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形呢?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形合理想象,然后写在下边。(不少于五十个字)(3分)
四 作文。(30分)
题目:《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
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不少于450字。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