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19-01-05 20:59:00 下载试卷 标签: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设计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诱导 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4、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 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 “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 “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