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国学文化 > 正文

国学大师—— 陆俭明

来源:国学 2009-06-19 20:11:27

智能内容

  陆俭明

  姓名:陆俭明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5日 出生地点:江苏省吴县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 所在教研室:现代汉语教研室 教学、研究领域:现代汉语

  研究方向:现代汉语句法、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文信息处理以及中学语文教学等方面

  开设过的课程:现代汉语、写作、语法修辞、汉语语法专著选读、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现代汉语语 法研究、汉语语法分析、现代汉语句法语义学、中国语音声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词汇讲座、 中国语教授法、高级汉语写作、中级汉语等。

  学历和工作经历:

  1955.9-1960.7. 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

  1960.9.-1979.6. 北京大学中文系助教

  1979.6.-1980.8. 北京大学中文系讲师

  1980.8.-1985.9.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1985.9.-现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6.7.-现在 现代汉语博士生导师

  1981.6.22-8.28 应邀赴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东亚系讲学 1986.7.1.-9.30. 应邀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东京大学等进行学术访问与研究 1986.9.30.-10.17. 应邀赴香港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986.12.30.-1987.4.12. 客座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东亚系

  1988.2.7.-2.19. 应邀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989.10.4.-10.9. 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参加第22届汉藏语言学会议 1989.12.25.-1990.1.2. 赴新加坡参加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

  1991.11.-2.9. 应邀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讲学

  1991.8.25.-10.26. 应邀赴挪威奥斯陆大学东欧和东方学系讲学

  1992.11.4.-11.27. 应邀赴日本出席日本中国语学会第42届全国大会,并应邀赴日本大东文化大学讲学

  1993.9.1.-1994.1.18. 客座教授,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

  1994.12.25.-1995.1.6. 应邀赴台湾出席第四届华语文教学研讨会 1995.2.25.-8.31. 客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 1995.6.26.-7.4. 应邀出席北美第七届汉语研究会

  1995.11.22.-11.29. 应邀赴日本出席日中汉语教师学术研讨会

  1996.7.13.-7.21. 应邀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讲学

  1996.8.11.-8.25. 应邀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审阅华文教材并讲学 1997.4.-1988.3.31. 客座教授,日本姬路独协大学外国语学部中国语学科

  著作:

  汉语成语小词典(集体编写),商务印书馆,1958年。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集体编写),商务印书馆,1982年。

  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与马真合写),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虚词(与马真合写),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1993年。

  现代汉语句法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

  陆俭明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现代汉语,(集体编写),商务印书馆,1995年

  论文(共120多篇,以下列出主要篇目):

  现代汉语中一个新的语助词“看”,载《中国语文》1959年10月号。

  “的”的分合问题及其他,载《语言学论丛》第5辑,1965年。

  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载《中国语文》1980年1期。

  “还”和“更”,载《语言学论丛》第6辑,1980年。

  “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性质,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2期。

  关于汉语虚词教学,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4期。

  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载《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11期。

  论左右句子意思的因素,载《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4期。

  分析方法刍议,载《中国语文》1981年3期。

  “更加”和“越发”,载《语文研究》1981年1期。

  关于定语易位问题,载《中国语文》1982年3期。

  析“像……似的”,载《语文月刊》1982年4期。

  副词独用刍议,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2期。

  由“非疑问形式+呢”造成的疑问句,载《中国语文》1982年6期。

  关于定语和状语的区分,载《汉语学习》1983年2期。

  汉语中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载《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3期。

  关于零句和整句,载香港《语文杂志》1983年11期。

  虚词,见《现代汉语讲座》,知识出版社,1983年。

  副词独用考察,载《语言研究》1983年2期。

  “的”字结构和“所”字结构,见《语法研究和探索》(1),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载《中国语文》1984年5期。

  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造成的偏正结构,载《中国语言学报》(1985)总第2期。

  “多”和“少”作定语,载《中国语文》1995年1期。

  汉语语素和汉字,载《中文自学指导》1985年3期。

  “名+在+名(处所)”结构作标题,载《中国语文》1985年4期。

  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4期。

  虚词研究浅论(与马真合写),见《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关于时间副词(与马真合写),见《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周遍性主语句及其他,载《中国语文》1986年3期。

  试论句子意义的组成,见《语言研究论丛》第四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 数量词中间插入形容词情况考察,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4期。

  说“年、月、日”,载《世界汉语教学》1987年1期。 名词性“来信”是词还是词组?,载《中国语文》1988年5期。

  双宾结构补议,载《烟台大学学报》1988年2期。

  至今还值得借鉴──纪念《马氏文通》出版一百周年纪念,载《汉语学习》1988年5 期。

  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见《语法研究和探索》(4),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关于动词、形容词重叠式的词性,载《汉语学习》1989年2期。

  十多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管见,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2期。

  “V来了”试析,载《中国语文》1989年3期。

  十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管见,载《国外语言学》1989年2期。

  关于“它所写的文章”的切分,载《语言学通讯》1989年1-2期。

  说量度形容词,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3期。

  “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载《汉语学习》1990年1期。

  述补结构的复杂性,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1期。

  汉语句法成分特有的套叠现象,载《中国语文》1990年2期。

  谈句法歧义现象(与马真合写),见《汉语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 变换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载《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3期。

  表疑问的“多少”和“几”,见《王力先生纪念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9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载《语文研究》1990年4期。

  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载《汉语学习》1991年1期。

  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1期。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之管见,见《语法研究和探索》(5),语文出版社,1991年。

  现代汉语句法里的事物化指代现象,载《语言研究》1991年1期。

  80年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理论上的建树,载《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4期。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载《中国语文》1992年6期。

  汉语词类问题再议,载日本《现代中国语文法论集》1992年11期。

  试论制约句子意思的因素,载新加坡《华文研究》总第4期,1992年。

  汉语句子的特点,载《汉语学习》1993年1期。

  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上的贡献,载《汉语学习》1993年3期。

  关于汉语词类的划分,载韩国《人文科学》69、70合辑,1993年。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载《中国语文》1994年1期。

  同类词连用规则刍议,载《中国语文》1994年5期。

  关于新加坡华语规范化问题,载新加坡《联合早报》1995年6月16日19版。

  新加坡华语语法的特点,载新加坡《南大中华语言文化学报》创刊号,1996年。

  关于语义指向分析,见俞士汶、朱学峰编《计算语言学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名词+动词”词语串浅析(与马真合写),载《中国语文》1996年3期。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介绍,载日本《东方》1996年第187期。

  汉语语素和语形,见《古田教授颂寿记念·中国学论集》,汲古书院,1997年,日本。

  有关汉语分词的几点意见,载《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2期。(笔名“进明”)

  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与马真合写),见余霭芹、远藤光晓共编《桥本万太郎纪念·中国语学论集》,内山书店,1997年,

  日本东京。 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载《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第4期。

  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郭锐合写),载《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第4期。

  译文:

  吴语情貌词“仔”的语源(【美】梅祖麟),载《国外语言学》1980年3期。

  汉语语义单位的排列次序(【美】李英哲),载《国外语言学》1983年3期。

  序文: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序,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

  《语体语言教程》序,1993年。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语言文字论集》(新加坡林万菁)序,1996年。

  《华文教学应走的路向》(新加坡周清海)序,1998年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序,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个人主持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

  现代汉语句法语义研究,1997.1-1999.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本人主持。正在进行中。 汉语词类问题研究,1986-1990,

  “七五”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朱德熙牵头,本人参加。已完成,并即将出版专著。

  现代汉语词语语法信息库,1986-1990,

  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俞士汶牵头,本人参加。已通过国家鉴定。

  面向汉语理解的短语信息库的构造,1995.1-1997.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俞士汶牵头,本人参加。该项目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为优。

  宋代名家诗网络检索系统,1996-1997,与台湾元智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项目,本人参加。已完成,在华盛顿大学演示得到广泛好评。

  获奖情况:

  1992年,论文《“V来了”试析》和《“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996年,以陆俭明牵头申请的《现代汉语》教材荣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

  1996年,以陆俭明牵头申请的“现代汉语系列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7年,以陆俭明牵头申请的“现代汉语系列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社会兼职情况:

  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市社科联中文评议组成员

  国际汉语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

  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

  新加坡教育部华语规划和发展署华语顾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语委研究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力语言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 吕叔湘青年语言学评奖委员会委员

  浙江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中文系兼职教授

  《语言学论丛》、《当代语言学》(前《国外语言学》)、《北京大学学报》、《世界汉语教学》、《南大语言文化学报》(新加坡)编委,《语言文字应用》、《汉语学习》、《中国语言学论丛》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