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水下古城揭秘
来源:网络 2009-06-18 08:22:35

在云南抚仙湖,有一片已在水底沉寂了两三千年的古建筑群落。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率潜水考察小组至抚仙湖湖底进行实地考察。究竟这片遗址是如何陷落于水中的?达到了怎样的文明程度?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抚仙湖水下遗址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1.码头庙宇一应俱全 潜水目睹古城奇观
云南省滇中地区有大大小小很多湖泊。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距昆明约60公里,面积约211平方公里,最深处155米,平均深度约为80多米,是我国第二大深水湖。抚仙湖属云南高原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地之一,在云南民间世代流传着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的许多传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几年前,某国家级水文地质研究机构对抚仙湖的水文地质进行过全面的勘测。就在抚仙湖畔,专家们发现了一堆堆突起的石块群,而在水域四周的数十平方公里外,都是泥沙土质。随后,专家们将这些石群标在抚仙湖地质图上。当地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曾指着水中隐现的石墙说:“那条石龙呀,我们七八岁时就曾在上边走过。湖里的石头堆多了……”出于对传说的好奇,云南当地的一名业余潜水爱好者耿卫先后38次潜入抚仙湖底,去年潜水时他又带上了水下摄像机,没想到他真的拍摄到了水下古城的一些景观。耿卫将录像带拿给有关部门及专家看,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们对这座古文明遗址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码头、水坝,有的认为是祭祀台、庙宇,还有的则认为是古城……
2000年11月26日在玉溪市政府、云南日报社等邀请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在看完水底拍摄的录像带后,还对抚仙湖湖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于教授是土生土长的云南人,从小就听说过不少抚仙湖的传说。他告诉记者,从耿卫拍的录像上可以看到水底建筑有十分明显的人工制造痕迹,肯定不会是自然形成的。今年3月,于希贤教授再次前往抚仙湖进行考察,这次他要做的是潜到湖底进行水下考察。
2.彝族建筑错落有致 贫富分化各居一所
2001年3月15日,于希贤教授等四人组成的考察组乘坐“蓝鲸”号潜水器潜入抚仙湖湖底。调查组采用水下定位系统与水上监测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对水中建筑群进行了历时3个半小时的观察与勘测。于教授介绍说:“舱盖刚一关闭,就听到潜水器内仪器隆隆的噪音,不足3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挤坐着4个人,前方只有一个直径不足1米的玻璃窗可以观察到外界。接着‘蓝鲸’号被母船上的一个大吊车送入水中,刚入水时,湖里波浪起伏较大,潜水器摇摆得使人感到头晕心烦想吐。直到完全潜入水底后,潜水器才慢慢平稳下来。”
正在这时,声纳上突然发现第一个目标。顺着目标跟踪追击,在水深15米处发现一堵石墙,石墙长约60多米、高约2米,呈正南北向,石料多为大青石和石灰石,石墙下有散落的石块,还有石块堆砌的街道,石料大小不一,大的约60至70厘米,小的约20至30厘米,每个石块上至少有一面到两面是平整的,带有人工加工过的痕迹。从声纳图上可以看到,该建筑区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于教授认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潜水器掉头搜寻,经过40多米的平坦开阔区域,发现大片的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