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军事天地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贺龙

来源:网络 2009-06-17 16:10:44

智能内容

  一提起“两把菜刀闹革命”,人们就会想起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 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贺龙元帅(1896年—1969年)。他原名文常,字云卿, 1896年 3月22日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曾赶 着骡子近走湘鄂边,远走云贵川,驮运盐巴土产。 1914年参加孙中 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率21名弟兄,带了几把菜刀和马刀,劈 了桑植县芭茅溪盐税局,夺得十几支步枪,组织农民武装,打出桑植 县讨袁(世凯)护国民军旗号,任总指挥。不久编入湖南护国军,任营 长。

  1917年,在长沙曾奉以“正谊社”名义活动的中华革命党之命, 参加刺杀湖南督军潭延阎的活动,失败被捕。释放后又去刺杀新任督 军傅良佐,又遭失败。他认识到搞刺杀不是办法,乃返回湘西。在慈 利县同来投奔他的一名壮士各拿一把菜刀干掉知县的两名护兵,夺得 两支步枪,重新组织18个好汉,拉起队伍,打起湘西援鄂军第一路游 击支队的旗号, 1918年春,在石门县被编入湘西护法靖国军,任营 长、团长。这就是名闻遐迩的“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由来。 1922年 率部入川,驻涪陵,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四川“讨贼军”混成 旅旅长,同依附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杨森、刘湘部队作战。 1923年 9 月,吴佩孚用日本船运军火从武汉到重庆。贺龙得悉后亲自带人化装 上船缴获了这批军火,用以装备“讨贼军”,取得反攻重庆的胜利。 1924年他率部返湘,先后任澧州、湘西镇守使。

  1926年起,任国民 革命军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在湖北、河南屡打胜仗,升第二十 军军长。 1927年 8月 1日,与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 义,任总指挥,所率第二十军为起义军主力之一。 9月,加人中国共 产党。起义失败后,与周逸群等经上海、武汉返回湘鄂西发动和领导 武装斗争,很快拉起三千人的队伍。1928年 4月,国民党军乘工农革 命军立足未稳,进犯桑植,工农革命军遭受第一次挫折,队伍被打散。 贺龙到慈利和湖北鹤峰组织武装,队伍很快恢复至一千余人。 8月, 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西前委书记。

  9月奉湖南省委之命 进攻常德,在仙阳遭国民党军两次袭击,遭受第二次挫折,全军只剩 下 91人, 72支枪。贺龙一不灰心,二不气馁,将队伍转移至鹤峰走 马坪进行休整。稍稍恢复后于 1929年 1月攻占鹤蜂,队伍又发展到 一千余人。 5月进军桑植,吸取朱毛红军经验,打破敌人数次进剿, 队伍发展到四千余人,初步形成以鹤峰、桑植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 1930年 7月率部至洪湖,与周逸群等领导的第六军合编为中国工农 红军第二军团,任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

  1931年 6月率红三军(由二 军团改编)至湖北房县,开辟鄂西北革命根据地。9月重返洪湖。1932 年秋,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洪湖根据地被国民党军占 领,他率部经豫西南、陕南、川鄂边到湘鄂西开展游击战。1933年12 月,政客熊贡卿奉蒋介石之命前来诱降。贺龙向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报告后,将熊公开处决。 1934年5月,率部进入四川、贵州边界创建 黔东革命根据地。 1934年 10月,第三军和由湘赣边界转移的第六军团在川黔边的 木黄、南腰界等地会师,第三军恢复第二军团的番号。贺龙和任弼时 统一指挥二、六军团。为策应第一方面军长征,率部开展湘西攻势, 歼灭和牵制大量敌军,同时创建湘鄂川黔苏区,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 会湘鄂川黔分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

  1935年根据遵义会议精神,指挥 所部进行反“围剿”作战,先在桑植、永顺等地三天打了两个胜仗, 歼敌两个旅,由被动转为主动。随后在湖北宣恩、忠堡、板栗园等地 歼敌两个师,俘、毙师长各一,击破国民党军11万人的“围剿”,并 乘胜占领石门、津市、澧州、临澧等地。 1935年 9月,蒋介石调集 130个团的兵力“围剿”二、六军团。他和任弼时于11月率部从桑植 出发,转移到外线,开始长征。在黔滇边界的乌蒙山区与围追堵截的 国民党军周旋,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千余里,终于突破敌人重围,于 1936年 4月北渡金沙江,至 7月,在四川甘孜与第四方面军会师。 此时,奉中共中央电令,将二、六军团和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第二方面 军,任总指挥。这一期间,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了斗争。随 后,率部与第四方面军一起北上, 10月,在宁夏南部的将台堡同第 一方面军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师长,与政委关向应等率 部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在雁门关等地区主动出击,切断日军交通线, 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的忻口作战。

  1938年 3月,指挥部队击退日伪 军万余人对晋西北的进犯,收复宁武、神池、五寨、岢岚等七个县, 扩大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12月,奉命率一二○师主力东进冀中, 兼任冀中军政委员会书记,统一指挥一二○师和冀中三纵队,打破日 军多次围攻,亲临前线,在日军施放毒气的情况下,指挥齐会战斗, 歼敌 700余人。 1939年 8月,奉毛泽东电令,与关向应率部回师晋 察冀,在陈庄战斗中诱敌深入,予以夹击,歼日军一千四百余人。 1939年底,奉命返回晋西北。 1940年 11月,任晋西北军区(后改为 晋绥军区)司令员,领导军民挫败日伪军多次“扫荡”和“蚕食”以 及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巩固和扩大了晋绥根据地,使其成为中 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屏障。

  1942年 6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司令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统一领导陕甘宁和晋绥两地区的军 事工作,并领导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渡过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阶段。 1945年 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 央委员。 1945年 8月,率晋绥野战军对日伪军反攻。10月率部北上,协同 晋察冀野战军发起绥远战役,解放绥东、绥南广大地区。1946年 7月, 指挥晋北战役,解放九座县城。1947年 3月,当国民党军向陕北发动 重点进攻时,他指挥联防军地方兵团积极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同时, 领导发展后备兵团,巩固后方,集中人力物力支援解放西北。1949年 底,率第十八兵团等部入四川,协同第二野战军发起成都战役,解放 大西南。 1950年,任西南军区司令员,领导对国民党军起义、投诚 部队的整编及改造,指挥部队肃清国民党残余和土匪,稳定了西南地 区的局势。

  10月,指挥进藏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4年 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9月任国 务院副总理。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当选为 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60年 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1964年起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强调加强政治思 想工作,提倡群众性的练兵和比武,指导军工生产。从1952年起兼任 国家体育委员会主任。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受林彪、江青反革 命集团的诬陷,坚贞不屈,1969年 6月 9日被迫害致死。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他的主要着作已收入《贺龙军 事文选》。